引言
近日,某航班乘客因携带的充电宝突然冒烟,引发机舱紧急疏散!类似事件并非个例,民航局早已明令:无3C认证的充电宝严禁登机。为何小小充电宝能威胁航空安全?我们又该如何避免“移动炸弹”隐患?
图1. 充电宝爆炸禁令图(来源网上)
触目惊心:充电宝爆炸事件频发
案例回顾:
2025年,罗马仕部分型号充电宝因起火风险被紧急召回。
航空险情:高空低压环境下,劣质充电宝更易热失控,机舱灭火难度极高!
爆炸原因:
❌ 劣质电芯:废旧电池翻新,容量虚标----这类电池内阻不均、易短路或过热。
❌ 过充&过放:长时间充电(如忘记拔插头)可能导致电池电压超过安全阈值,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引发膨胀或起火。过放:电量耗尽后继续放电会损伤电池结构,导致内部短路。
❌ 高温或恶劣环境:高温环境,将充电宝暴露在烈日下(如车内高温)、靠近热源或边充电边使用,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剧,可能引发热失控。低温充电:低温下充电可能导致锂金属析出,刺穿隔膜引发短路。
❌ 物理损伤:摔落后内部隔膜破裂引发短路。
图2. 合规vs不合规充电宝
航空禁令:为何无3C认证=“飞行黑名单”?
图3. 民航局相关规定
✅ 必须携带:
额定能量≤100Wh(约27000mAh)且标明3C认证、厂家信息。
每人限带2块,必须随身携带,禁止托运!
❌ 严禁登机:
无3C认证、无标识的“三无”产品。
额定能量>160Wh的超大容量充电宝。
原因:
3C认证是国家安全准入门槛,确保电池通过过充、针刺、高温等极端测试。
如图4所示,高空环境下,电池的热释放速率、热通量、表面温度、烟雾密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均会发生变化,而且气压变化可能加速劣质电池漏液或爆炸!由于氧气浓度较低,低压环境下的热失控过程可能不会出现剧烈的燃烧火焰,热失控的强度和火焰温度会有所下降,但一氧化碳和总烃类气体的浓度会增加,这些气体在有限空间内与氧气混合后,可能引发二次燃爆,进一步增加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劣质充电宝的材料可能进一步加剧电池在低压环境下的热失控风险。例如,正负极材料的损伤以及电解液和锂之间的副反应是导致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劣质电池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缺陷,如材料不纯、结构不稳定等,这些都会在低压环境下更容易引发热失控。
图4. 圆柱电池在不同环境压力下热失控过程示意图
安全指南:如何避开“充电宝刺客”?
为确保电池出厂安全,专业的检测设备必不可少。传统检测方式仅包含基础电压测试、电阻测试及静态厚度测量,难以有效识别电池潜在缺陷。元能科技推出的CBS1400电池膨胀快筛测试系统,通过多维度工况模拟测试,实现精准风险预警:
✅ 宽温域测试(-20~80℃)监测不同温度工况下的厚度变化
✅ 充放电膨胀力实时监测,模拟狭小电池仓实际工况
✅ 循环寿命预测分析,提前预警电池衰减风险
该设备支持温度、间隙、压力等多参数可调,为电池安全提供全方位质量保障。
图5. CBS1400电池膨胀快筛测试系统
温度的交替变化会加速电池的衰减,通过在宽温域范围内测试电池的厚度变化,可以评估其在极端温度下的结构稳定性。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行为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并测量每个周期内的厚度变化,可以诊断出可逆膨胀的变化,从而更准确地估计电池的健康参数。这有助于在电池使用初期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避免因膨胀导致的电池失效或安全隐患。
使用禁忌:
❌ 边充电边玩手机(双重发热风险)
❌ 长时间插电充电(充满即拔)
❌ 将充电宝置于高温环境(如汽车前挡风玻璃下)
紧急处理:
若充电宝鼓包、冒烟,立即远离并用干粉灭火器覆盖!
切勿用水泼(锂遇水剧烈反应)!
行业呼吁:安全不能“讨价还价”
消费者:拒绝低价劣质产品,主动举报“三无”充电宝。
厂商:强化电芯供应链管理,杜绝以次充好。
航空公司:加强安检技术,拦截隐患产品。
结语
安全无小事,一次侥幸可能酿成大祸!转发提醒身边人:认准3C认证,合规出行,别让充电宝成为“隐形炸弹”!
参考文献:[1] Sun, Q.; Liu, H.; Wang, Z.;Meng, Y.; Xu, C.; Wen, Y.; Wu, Q. Investigation on Thermal Runaway Hazards of Cylindrical and Pouch Lithium-Ion Batteries under Low Pressure of Cruise Altitude for Civil Aircraft. Batteries 2024, 10, 298
18

- 1苏州天启高速混合机手册
- 2纳米石墨烯电镜检测
- 3纳米石墨粉粒度检测(复达)25-0630
- 4电池材料表征实践指南
- 5聚合物加工测试分析指南
- 6散量秤彩页
- 7无斗定量包装秤—毛重秤彩页
- 8电子舌在牙膏质量控制和研发的应用

- 为什么AFM、NC等期刊频繁报道多孔水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
- 蓝宝石的10大应用
- 《JMST》顶刊揭秘:激光3D打印高强铝合金的“强韧协同”奥秘——协同晶粒细化策略
- NC、AFM等期刊报道银纳米线最新研究进展!
- 为什么ZIF-67的最新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 经典介孔分子筛SBA-15又有新进展!
- 利用蜂鸟声共振技术对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开发、表征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 为什么核壳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 Developm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Andrographolide Nanosuspensions Utilizing Hummer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 苏州碳丰科技首席科学家程金生老师以本公司名义在国际上发表关于石墨烯纤维的论文《石墨烯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氨基酸检测的分析应用》:
- 介可视·散装物料库存管理雷达全景扫描系统在料仓、堆场中的应用
- 磷酸化修饰鬼臼果多糖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 DSR论文解读:Advanced Science News 报道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新型非铂催化材料研究成果
- High-throughput preparation, scale up and solidification of andrographolide nanosuspension using hummer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纳米混悬剂制备的前瞻性技术 - 蜂鸟声共振)
- 扫描电镜优秀论文赏析|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电极材料上的应用
- 扫描电镜论文赏析-干旱影响杨树叶片及次生木质部发育的分子机制
